Search

一刀未剪影音示范 - 《安平的午後》

  • Share this:

吉他的標準調弦EADGBE,不管怎麼彈都是西方的和聲效果,旋律的表達也不易做到東方的“腔調“,所以我很實驗性的把弦調成DADGCD,一種空弦直接刷下去就很東方的調弦法。亞洲音樂大部分重旋律、重韻味,不強調和聲變化。所以我用一個開放調弦法做基底,上面的旋律就可以讓我的左手不受限制地自由移動,像A段的滑音、扭弦,就是想做出胡琴一般柔軟的效果,如果在標準調弦的情況下,弦的張力較大,也不好表現。B段和C段我還是做了西方形式的和弦變化,但依然保持著空靈感,此時吉他又如同揚琴、古箏一類的樂器,以跨弦共鳴的效果為重。最後的D段,我讓主題再現,第一、二弦同音讓主旋律產生詭異的感覺,配合著敲擊和大幅掃弦,營造出大場面。要特別注意一點,由於A段一直重複出現,所以每一次最好都不太一樣,速度可以稍作變化,多一點自由拍也無妨,滑音、扭弦也可以選擇性的出現,這就看每個人怎麼玩了,不然一直聽重複的段子會很枯燥。

演奏時右手遠比左手重要,A段主旋律和背景的對比要清楚,此時負責旋律的無名指的觸弦角度得特別講究,要吃弦深一點。B段後半段的低音旋律是悶住的,要靠右手掌緣輕壓低音弦末端。C段快速指法的排列方式有一點像三指法(Travis Picking),這是美式鄉村吉他的代表性指法,難就難在速度要快,顆粒又要清楚。D段的敲擊兼掃弦,一開始用的是食指來掃,但是主旋律出現後(第86小節開始)我就用中指下刷、食指上刷,因為中指比較長,下刷時比較容易勾的到一、二弦,主旋律可以被清楚的強調出來(請參照视频)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董運昌,臺灣指彈吉他(Finger-Style Guitar)先驅,有吉他詩人之稱。現為玩耳音樂負責人,從事唱片製作、編曲及演奏工作。 畢業於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,曾前往美國百克里(Berklee College of music)音樂學院短期進修。求學時擔任吉他社社長期間,除了在音樂餐廳駐唱打工以外,致力推動校園音樂,引領一股南台灣校園音樂熱潮。於2011年創立「吉他烏托邦」社團並舉辦「烏托邦吉他大賽」,持續推動指彈吉他風氣。 第10屆、14屆和第16屆『金曲獎』之「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專輯獎」得主、第14屆、24屆『金曲獎』之「最佳專輯製作人」提名、第22屆『金曲獎』之「演奏類最佳作曲人」提名。 多年來持續為眾多知名歌手,如:陳綺貞、王若琳、江蕙、蕭煌奇、許景淳、楊耀東、魏如萱、艾怡良、蘇運瑩、徐佳瑩、彭佳慧...等編曲與錄製吉他。亦為美國知名新世紀鋼琴家凱文科恩指定合作之唯一亞洲吉他手。 發行專輯: 「聽見藍山的味道」1996 SONY 「城市冥想」1998 SONY 「那年我們彈吉他」1999 SONY 「第三十三個街角轉彎」2002 風潮唱片 「Happy Way」2004 風潮唱片 「那不勒斯藍色夜」2009 風潮唱片 「董運昌獨奏精選」2010 玩耳音樂 「吉他烏托邦」2011 玩耳音樂 「那些年_吉他自選集」2016 玩耳音樂 發行樂譜: 「在第三十三街角與你相遇」2008 玩耳音樂 「神奇烏克」2013 玩耳音樂 「指彈吉他經典」2014 玩耳音樂 「指彈吉他經典(二)」2018 玩耳音樂
玩耳音樂有限公司負責人,吉他演奏家,音樂製作人
View all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