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他的標準調弦EADGBE,不管怎麼彈都是西方的和聲效果,旋律的表達也不易做到東方的“腔調“,所以我很實驗性的把弦調成DADGCD,一種空弦直接刷下去就很東方的調弦法。亞洲音樂大部分重旋律、重韻味,不強調和聲變化。所以我用一個開放調弦法做基底,上面的旋律就可以讓我的左手不受限制地自由移動,像A段的滑音、扭弦,就是想做出胡琴一般柔軟的效果,如果在標準調弦的情況下,弦的張力較大,也不好表現。B段和C段我還是做了西方形式的和弦變化,但依然保持著空靈感,此時吉他又如同揚琴、古箏一類的樂器,以跨弦共鳴的效果為重。最後的D段,我讓主題再現,第一、二弦同音讓主旋律產生詭異的感覺,配合著敲擊和大幅掃弦,營造出大場面。要特別注意一點,由於A段一直重複出現,所以每一次最好都不太一樣,速度可以稍作變化,多一點自由拍也無妨,滑音、扭弦也可以選擇性的出現,這就看每個人怎麼玩了,不然一直聽重複的段子會很枯燥。
演奏時右手遠比左手重要,A段主旋律和背景的對比要清楚,此時負責旋律的無名指的觸弦角度得特別講究,要吃弦深一點。B段後半段的低音旋律是悶住的,要靠右手掌緣輕壓低音弦末端。C段快速指法的排列方式有一點像三指法(Travis Picking),這是美式鄉村吉他的代表性指法,難就難在速度要快,顆粒又要清楚。D段的敲擊兼掃弦,一開始用的是食指來掃,但是主旋律出現後(第86小節開始)我就用中指下刷、食指上刷,因為中指比較長,下刷時比較容易勾的到一、二弦,主旋律可以被清楚的強調出來(請參照视频)。